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绝大多数职业足球联赛按下暂停键;各俱乐部的收入无法得到保障,高薪球员减薪随之提上议程。大多数欧洲俱乐部都和球员达成了协议,通过减薪节约资金,以帮助俱乐部度过困难时期。
中国足坛同样因疫情停摆,原计划在2月底开赛的2020赛季中超直到现在还未确定启动时间,中国足协建议各俱乐部和球员达成减薪协议,但响应者寥寥,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国内俱乐部鲜有实践者
在中国足协出台不带强制性质的降薪建议后,各俱乐部鲜有实践者。
中甲球队新疆天山雪豹成了第一支“吃螃蟹”的球队:和队员、教练员达成协议,根据不同的月薪标准对薪资进行阶梯式调整,降幅从10%到50%不等。该俱乐部董事长孙爱军称,在困难时期推出降薪方案,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新疆职业足球“活下去”。
在足协达成降薪的共识后,绝大多数中超豪门俱乐部都没有减薪的意思。虽然中国球员的薪水虚高已是共识,但高薪球员普遍集中在中超的几家豪门俱乐部,大部分中甲和中乙球队的球员薪资几乎“降无可降”。中超豪门不响应,中国足协的降薪建议很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在中国足坛,如果不是真的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俱乐部一般不会作出降薪决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赛季的中超还在启动阶段。欧洲足坛已到赛季尾声,而新赛季中超尚未开战。从目前形势来看,中超联赛很有可能在6月以后进行,到时一周双赛将成为常态,球员将承担更多的体能压力。在疫情期间要求球员降薪,到赛程密集的时候是否加薪呢?在赛季还未开始时就降薪,即便球员嘴上不说,客观上也会对他们的战意产生影响,这也是不少俱乐部担心的事情。
中国职业足球“不差钱”
中国的职业足球几乎没有一支球队有自负盈亏的能力,球队背后都是投资集团在“输血”。足球只是投资人众多项目中的一个,足球赛事的停摆并不影响整个集团的运行,俱乐部的降薪需求自然没那么迫切。而欧洲的球队大多通过参加职业比赛获得盈利,比赛取消则失去收入,只能通过降薪来节流。
上赛季,广州恒大、北京国安、上海上港和江苏苏宁分列中超联赛前四位,其背后的“金主”无不实力雄厚。球员动辄上千万的年薪固然很高,但在投资人眼里并不算什么大钱。若因降薪而打击了球员的比赛积极性,才是真的得不偿失。豪门球队怕影响球队凝聚力选择不降薪,薪资开支更少的中下游球队自然也没有降薪的道理,毕竟投资人都担心自家球队因此无法吸引优秀球员加盟。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优秀球员仍属于稀缺资源,绝大多数俱乐部都不希望因一时的减薪损害球员为球队效力的斗志。球员高薪低能是目前中国足球存在的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长远的规划,疫情期间降薪并不符合实际,因此难以操作。(郝浩宇)
关键词: 足协号召减薪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