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一周年。从成功申办到顺利筹办,中国给出的承诺一一兑现,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口中的“奇迹”。这份奇迹,离不开千万双手夜以继日的奋斗,而与冰雪运动息息相关的气象力量,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月2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气象中心(以下简称冬奥气象中心)宣布,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将在今年“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中接受检验。
冰雪运动离不开气象保障
“气象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核心因素之一,气象服务保障是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0月20日,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协调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以“核心”和“重要”为气象服务定义。
原因何在?众所周知,滑冰、滑雪、雪橇……冬奥项目与冰雪有着紧密联系。以跳台滑雪为例,选手需要先跃入空中,再落在雪上滑行,比赛时风力大小、雪面状态如何,都直接影响比赛成绩乃至选手的生命安全。中国气象局冬奥气象中心执行副主任刘燕辉介绍,越野滑雪要求风力不得大于10米/秒,而条件最为严苛的跳台滑雪要求风力不得大于4米/秒。
不仅比赛专项服务要求极高,赛事周边保障同样存在难点。面向赛事空中医疗救援提供支撑,面向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及单项组织、政府部门乃至公众提供保障,面向雪务、交通等专业服务提供服务……
更难的,赛区气象条件异常复杂。北京冬奥会延庆、张家口赛区都位于山区,小气候特征突出,天气变化快、影响大,预报相对困难。此前,这些区域气象监测积累数据很少,我国在冬季雪上项目气象条件高分辨率预报服务技术等方面研究也非常有限。
服务筹备一一踏破难关
早在2016年7月,中国气象局就成立了冬奥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一年后,中国气象局冬奥气象中心组建。气象人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针对服务需求,一一破题。
观测资料有限,就建设足够严密的观测网络。以冬奥赛场为核心,在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及周边建设各种现代立体探测设施441套,实现了“超精细复杂山地+超大城市一体、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综合监测。刘燕辉称,这套观测网络在冬奥会历届赛事中堪称最为稠密。
预报存在困难,就钻研精益求精的预报体系。聚焦“分钟级、百米级”精准预报要求,建成京津冀区域500米分辨率、冬奥山地赛场核心区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睿图”数值预报模式体系;建立从短时临近(0—1小时)到延伸期(30天)的无缝隙精细化网格预报产品,人工智能技术在冬奥核心区风力预报中发挥作用。
服务需求严苛,就打造千锤百炼的服务团队与无微不至的服务系统。52人组成的冬奥气象服务核心团队,自2017年冬季起,连续四年在赛区开展实地训练,开展专题研究。大到赛事日程有哪些气象风险、赛场“挡风墙”如何建设,小到具体赛事的风速“阈值”如何界定……
面向未来交出满意答卷
如今,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准备就绪。在即将到来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中,气象服务将迎来实战考验。
这将是最好的调整、优化机会。刘燕辉表示,实战有助于有机衔接各个系统,完善业务流程,制订应急措施,提升预报服务能力,最终做到系统建设到位、业务技术到位、人员队伍到位。
来自山西省气象局的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团队成员邱贵强对赛事充满期待:“我们将抓住最后一次练兵机会,期待2022年能够把最完美的气象服务答卷写在海陀山赛场上。”(刘 钊 付丽丽)
关键词: 气象保障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